植被
一、草场
巴里坤草原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但其植被有中亚成分混生,反映了欧亚草原区东部两类草原之间的过渡性特征,成为亚欧草区向蒙古荒漠区的过渡带。草原具有数量多、草群质量及饲用价值高的特点。
1982年,根据自治区畜牧厅的要求,对巴里坤的草原及山区草场进行全面普查,县境内有草场面积191.19万公顷(含伊吾军马场的 5.63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 49.7%,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 175.3万公顷,占草场面积的 91.7%。全县草场可划分为 10类、2,1个亚类、 45个经济群组、 119个草场型。全县草场可分为优、良、中、低四等,无劣等。在 169.67万公顷(不含伊吾军马场)可利用草场中,优等占6.7%,良等占
23.96%,中等占 63.09%,低等占 6.74%。由于天然草场多数处在大陆性干旱区内,故缺水草场占 70.1%,严重缺水草场占 12.9%,有水草场只占 17%。
县境内草场上有高等植物 527种、低等植物 11种,有牧草 483种。草场上多处分布有中国特有的优良牧草阿拉善鹅冠草,以及栽培的优良饲草紫花苜蓿、黄花苜蓿、红豆草、无芒雀麦、新麦草、燕麦草、羊茅草等。有毒草 18种,其中剧毒草有醉马草、毒芹、无叶假木贼。有害草 57种。
二、森林
县境内共有林地面积 32.91万公顷,其中密林面积 2.94万公顷、疏林面积 29.97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8.73%,活立木蓄积量 396万立方米。山区针叶林山区森林为水源涵养林与林材兼用林,多分布于巴里坤山和莫钦乌拉山的北坡中部和中上部,窄带状林区总长 130千米,林地面积 2.50万公顷,以西伯利亚落叶松为优势树种,并混生云杉。落叶松面积占林区面积的 85%,云杉占 15%。在森林带下部伴生有忍冬、花揪刺梅(野蔷薇)、茶蔍子、栒子木、山柳灌木。
(一)河谷阔叶林河谷阔叶林为水土保持林。巴里坤山和莫钦乌拉山的 46条河谷中生长着山杨阔叶林,树种以山杨和白柳为主。这些树种耐寒、喜光、抗逆性强,为优良的乡土树种,多生长海拔地 1 800~ 2 400米之间,上限和针叶林的下限相接或交错互生,沿河谷水系分布,林地面积 513.93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67万立方米。
(二)荒漠乔灌木林全县荒漠乔灌木林主要以带状和片状分布在三塘湖盆地的西部、北部及东部。荒漠乔灌木林主要由梭梭组成,分布范围在红柳峡以西,海印纳尔以北,南从花尔剌、转井河坝以西至咸水泉,咸水泉至三塘湖以北,面积大,分布广,但不均匀。大红柳峡一带的梭梭林和红柳多,胡杨面积为2.04万公顷,红柳面积为 8 400万公顷;苏海图至沙沟麻黄多,面积 7.47万公顷。荒漠乔灌木林面积共27.64万公顷。
(三)平原农牧区人工林 2010年,巴里坤有各类人工林 2 133公顷,主要用材树种有俄罗斯杨、榆树、椮柳、毛柳、白柳;引进的用材树种有小意杨、俄罗斯杨、新疆杨、白杨、白腊等。经济林有苹果、沙棘、核桃、杏、梨、文冠果、葡萄等。
野生动植物
一、野生动物
(一)哺乳类
雪豹是典型的高山动物,栖息于森林带以上海拔 3 000~4 000米的高山峻岭中,冬季穴居较低处。毛长而密,耐寒冷,性情凶猛,行动敏捷,善跳跃,夜行性,白天较少出来活动。主要追捕野羊、马鹿、山兔及鸟类动物等为食。有固定的巢穴,成对共栖,是珍贵动物之一。每年产 2~4仔, 3年成熟。多分布在巴里坤山东段及莫钦乌拉山北阴坡,常伤害马匹和羊只。
盘羊俗称“大头羊”,常居高山峻岭,善爬行,是一种高山动物。盘羊毛厚,不怕寒冷,夏季常生活在森林带以上的高山草原上,冬季降雪后至雪少处觅食,十多只成一群,三四只结伴,老牡羊在春秋间常离群独居。盘羊以禾本科植物及杂草为食,季节性迁移,每年 10~12月交配,妊娠期 5个月,通常每胎产 1仔,极少 2仔。牡羊的角特别粗大。盘羊主要分布在莫钦乌拉山、准噶尔东部断块山系及西山一带。
岩羊又称石羊,当地人叫“野”(即野山羊),是高山动物,雌雄头上都长角,雄角稍大,躯体比家山羊高大,体重 40~50千克,皮毛褐色有黑纹。平素栖于悬崖绝壁,爬山本领很强,群居,天旱和冬季迁移到较低的地方,食青草,灌木枝叶,一般春天交配, 7~8月产仔。每胎 1仔, 4岁成熟。嗅觉和听觉十分灵敏。
黄羊是羚羊的一种,学名鹅喉羚,生活在草原、丘陵和半荒漠地区,常数十只成群生活,有季节性迁移。善跑,速度极快,以各种草本植物为食,一般晨昏出来觅食,中午炎热时在山谷休息。黄羊交配期在晚秋和初冬,每年 5~6月产仔,每胎 1~2仔,偶产 3仔。
马鹿俗称黄臀赤鹿,生活在山林地区,夏季居山高处,冬季到山谷密林中,三五成群活动,性机警,嗅觉、听觉很灵敏,胆小易惊,善于奔跑。马鹿白天出来活动觅食,以草、嫩树叶为食,喜欢舐食盐碱,雄鹿有角,角分六叉。平时独栖, 9~10月交配期合群,怀孕 8个月左右,次年 5~6月产仔,每胎 1~2仔。幼鹿身上有斑点, 1岁以上开始生角, 3年成熟,寿命 20~25年。据初步计算,县境内有马鹿 3 000余只,主要分布在巴里坤山东段,是国家三级保护动物。
野驴生活在海拔 2 500米左右的丘陵地带,是典型的荒漠地带的动物。喜群居,春夏季栖于戈壁水草丰盛的水源地区。野驴惧寒冷、日晒、风雪,善跑,时速可达 45千米。温暖夏季多结成五六头到十几头的小群,由一头牡驴带领、游弋迁移,每天走很多路程,以高山植物沙漠野草为食,可数日不饮水。冬季,野驴结成大群。野驴每年 9月开始交配,次年 6~7月产仔,每胎 1仔,多分布在东准噶尔断块山系南坡。
(二)禽类
巴里坤县境内飞禽类较多,有沙鸡、鹌鹑、沙鸡、石燕、黑雀、麻雀、云雀、百灵鸟、一点红雀、大红袍雀、野鸽、野鸭、斑鸠、布谷鸟、猫头鹰、乌鸦、喜鹊、鹰、隼等,以雪鸡最为珍贵。
雪鸡俗称野鸡,生活在靠雪线的高山区,冬季生活在海拔 2 000米以上的地方,平时出没于丛林。一般数十只成群活动,由于栖息地区偏僻,人迹罕至、敌害较少,所以不畏人,警惕性差。不善于飞行,通常都用疾驰逃避敌害。食物大多是绿色植物及其种子,也吃昆虫和软体动物,每年 4~6月为繁殖期。雪鸡素有“禽中珍品”之誉。
(三)鱼类
巴里坤流量较大的大河、二道河子,四季水量比较稳定,鱼类可赖以生存。从 20世纪 60年代起,陆续修建了团结水库、二渠水库、三塘湖水库等中、小型水库 13座,为鱼类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使得鲫鱼在团结水库、二渠水库内自然生长迅速,随之每年进行一定数量的捕捞。为了进一步发展养渔事业,从1978年起,逐年在团结、二渠水库投放鱼种。鲤鱼适应性广、耐寒耐碱又能耐低溶氧环境,因此生长较好,生长较快,每年平均增加体重 500克左右。2010年,巴里坤有可养鱼的水库水面面积 258.67公顷,已养鱼的水面面积 256.33公顷,主要鱼类为鲤鱼和鲫鱼。 1981年投放鲤鱼鱼种 18.8万尾,产鱼量为 5吨,平均每亩水面产鱼 1.32千克。利用水库养鱼,养殖养殖杂食性的鲤鱼、鲫鱼等。但是水温低,鱼类越冬期长,生长期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