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6月底至7月初,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巴里坤县西山牧场的牧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夏季牲畜转场。近几年,当地政府修建牧道,牧民们采用“传统 机械化”相结合的方式,借助大型货运车辆运输牲畜,转场时间从原来的3天缩短至1天,大幅提升了效率,牧民们的转场之路更加便捷。

6月30日,两辆货车载着下涝坝乡下涝坝村村民卡马力江·赛力克拜一家的羊,来到了位于跑马山的夏季草场。

转场,是哈萨克族牧民古老的智慧,通过转场,草原得到休养生息,转场也就成了牧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卡马力江·赛力克拜说:“我们今天转到了夏季牧场,早上8点出发的,大概2个小时就到了,现在都是机械化转场,很方便。以前,我们家里人都是骑着马从下涝坝乡到这里,大概需要3、4天时间。现在家里有中型卡车、一辆皮卡车,转场时间比以前快多了。”

到了夏季牧场后,卡马力江·赛力克拜一家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开始搭毡房。为了适应四季迁移的生活状态,毡房成为牧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好“伙伴”。这种毡房精巧结实、易于拆装,伴随着牧民季节性转场放牧。

牲畜转场不仅是畜牧业的“大迁徙”,更是草原生态的“调节阀”。大红柳峡乡是巴里坤县五大牧业乡之一,牧民们或骑摩托车,或骑马,赶着牛羊向水草丰美的夏牧场迁徙,吆喝声穿透山谷,缕缕阳光洒落山路,构成一幅美丽的赶场图画。

大红柳峡乡大红柳峡村村民萨那提·巴扎尔别克说:“我们从春草场直接装车拉到夏季牧场附近,距离大概200公里。到了这里,因为是山路,车不好走,我们只能骑着马赶着羊上去。”

记者从巴里坤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巴里坤县共有46.5万只羊,4万多头牛进行夏季转场,预计7月10日左右转场结束。
供稿:吾木尔汗